【一杯咖啡聊行銷】交流QA全紀錄!品牌經營/數位行銷 4大主題 8個提問

--

首場【一杯咖啡聊行銷】交流座談會
品牌經營/數位行銷 現場QA全紀錄

一個人想,有盲點;一群人想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亮點!由肯尼哥主辦的「一杯咖啡聊行銷」,12/19晚上在穠咖啡nong coffee開啟首場交流座談。儘管當天氣溫只有17度°C,但所有前來交流的夥伴,依舊熱情不減、傾囊相授,兩小時的交流,眾人相談甚歡。

本次參與交流的夥伴,可說是臥虎藏龍,有知名電商平台P牌、粉紅色動物美食平台、自創甜點品牌、新創公司行銷小海綿、擅長LINE經營的春樹等。眾人各有所長,針對其他夥伴提出的問題,也不吝於分享意見。

活動前,夥伴們先將自己「想聊的內容或問題」提供給肯尼哥。這次的交流會的提問,簡單分為四大類別,包括:自創品牌/新創經營、提升數位行銷的轉換率/成效、內容行銷,以及數位與社群平台應用。

|主題一:自創品牌/新創經營|

Q :自創品牌(手工點心)剛起步,如何走出自己的路?

活動一開始,咖啡剛上桌,正想著「如果配個餅乾甜點正好」的時候,Peggy就拿出自己的手作餅乾,「這是我的自創品牌『柑味』,想請大家嚐嚐看!」

Peggy待過行銷公司,後來去澳洲打工旅遊,喜歡上澳洲悠閒(閑)、恬靜的生活步調,因此自創甜點「柑味」,訴求「有一點閑,有一點恬」,「希望大家吃的時候,感覺忙裡偷閒,暫時躲回自己的舒適圈。」但自創品牌競爭激烈,如何在茫茫競品中,走出自己的路?

善用FB社團凝聚力
找出號召力強的團媽

擅長數位行銷的Tony和Angus,不約而同都提到了「社團」。相較於FB粉絲專頁,不論在曝光量、互動力和凝聚力方面,FB社團的效果更強,自創品牌想要打入市場,Angus建議,可以找出和自己同屬性的活躍社團,大家彼此幫忙、相互合作。

如果說,社團是同好者的聚集地,那「團媽」就是號召行動、促成購買的關鍵領袖了

團媽不限於FB社團版主,任何具有「號召購買」能力的,都可以算是「團媽」。有的團媽有自己的FB粉專、有的是開LINE群組,每一個團媽愛揪團購的商品類型不同,「尤其是在地型、社區型的團媽,號召力真的不能小看。」Tony透露,手上有將近200個團媽名單,讓現場夥伴紛紛敲碗求分享。

新創品牌 如何殺出重圍?
肯尼哥:成為產業分支類別的TOP 3

新創品牌要打進市場並不容易,肯尼哥分享《品牌創造》一書的「村尾隆介」老師提到,與其把目標設立在「大類別」,不如找出品牌或商品的利基,鎖定一個明確的「小類別」或「分支類別」,如此一來,更容易殺出重圍。

舉例來說,「咖啡」就是飲料中的大類別(目標是大眾市場),而「特調咖啡」是咖啡的其中一類,也就是咖啡的小類別/分支類別。星巴克、露易莎是台灣咖啡市場中的大類別,想要和這些品牌競爭,除非擁有非常大的資源,否則難度非常高。因此,如果把目標鎖定在「小類別」,例如「成為特調咖啡的TOP 3」,就更容易打入市場,讓消費者留下印象。

Q:公司有行銷和廣告資源,把這些資源延伸到品牌、做電商,有機會嗎?

擅長品牌行銷優化的新創公司「行銷小海綿」,最大的特色就是「行銷乾貨」,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行銷和內容經營,十分吸睛。

但廣告市場趨於飽和,開發難度也愈來愈高,「行銷小海綿」Angus想知道,既然公司有很多專業的廣告操作人員,是不是可以將資源延伸到品牌、發展電商?

做品牌 商品夠特別嗎?
做電商 物流金流門檻高

「沒事不要做電商!」任職於大型電商平台、經手大大小小廠商及各類型產品線的東哥,先跳出來提醒Angus要深思。

「首先,如果要做品牌,你的商品夠特別、夠稀有嗎?其次,你的運費怎麼算?物流夠強嗎?現在的消費者,有點被寵壞了,已經很習慣24小時到貨,現在還有業者打出6小時到貨。」看遍大型電商平台的廝殺,東哥如實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看法。

除了物流、運費,還有金流的問題。「目前電商平台的抽成,都非常高,」Jimmy提醒,如果沒有足以支撐初期營運開銷的金流,就想進入電商平台戰場,和各品牌做競爭,恐怕有一定的難度。

抓穩既有優勢和利基
新創經營就像「攀岩」

聽完夥伴們的建議,「眼前最關鍵的,應該是先找出品牌商品的特殊性。」Angus下了這樣的結論。

商品夠特殊,才有本事進入市場,否則擁有再多的資源、再充足的金流、物流準備,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大戰中,也很難脫穎而出。Jimmy建議Angus可以參考國內自拍棒品牌「美極品」的商品定位和行銷手法。

對此,肯尼哥認為,由於「行銷小海綿」的強項是「行銷乾貨」,如果想要發展品牌或電商,建議可以像「攀岩」一樣:「兩點不動一點動」。也就是說,抓穩優勢、站穩利基(兩點不動),再拓展到較陌生的領域,延伸到新的業務層次(一點動),如此一來,既不會失去既有優勢,也比較能夠凸顯品牌特色。

Q:如何透過數位行銷,來做「在地創生」?

近年來,政府鼓勵青年返鄉,身為苗栗人的Tony想知道,如何透過數位行銷,讓更多人認知他的故鄉通宵。

具備數位行銷經驗的Tony,當然也有想過,要先找出通宵的在地特色,「但我想了非常多的突破點,也和當地的商家老闆討論過,後來發現,通宵幾乎沒什麼特色,而且下午5點之後,路上的流浪狗,都比人還多!」乍聽浮誇的形容,是對在地發展的擔憂和無奈。

找不到地方特色 如何發展?
集結外部資源 人來了才有機會

左思右想,夥伴們對「通宵有什麼特色」陷入苦思。對此,Jimmy提出另一個切入點:「必須先想辦法把『人流』帶進來」。但通宵很「不吸引人」,怎麼帶人進來?

「說到苗栗,我想到最近很夯的露營,既然人進得來苗栗,就有機會進得去通宵,說不定可以集結在地商家,發展文創、主題性活動、祭典、市集,並和KKDay這類的旅遊線上平台合作,應該會有突破的機會。」東哥的想法,也激發其他夥伴的靈感,陸續提出「舉辦路跑活動」、「搭配2021年政府推動自行車的計畫,增加取得政府資源的機會」等建議。

看著「憂國憂民」(編按:鄉民間有「苗栗國」之稱)又期望為家鄉盡一份力的Tony,夥伴們絞盡腦汁,希望能幫忙想出辦法。然而,Tony提出的問題,恐怕已經不是行銷可以解決的事,而是涉及地方政府的資源和規劃了。

因此,肯尼哥總結,建議拉攏周邊地區(範圍不侷限在通宵,而是包含通宵在內的周邊範圍),集結外部資源,才有辦法在「尚未找到通宵特色」之前,設法讓人流先進來,再進一步去思考,如何透過數位行銷工具宣傳「在地創生」。

|主題二:提升數位行銷的轉換率/成效|

Q:如何有效提升電商/數位行銷的轉換率?

所有品牌或老闆做數位行銷的最終目的,不外乎就是「轉換率」,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數位行銷,接觸到的所有消費者,最終都能買單的比率。

任職於知名電商平台P牌的東哥提到,有的品牌很會玩話題,創造流量,但到底有沒有成功讓消費者買單的「轉換率」,其實很難說。可是,老闆最在乎的就是「轉換率」,也就是投入資源做數位行銷後,消費者到底有沒有真的掏錢買單。

東哥的問題非常大,夥伴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,分別提出了三個方向的建議:優惠層面(和錢有關的)、附加價值層面(和錢無關的)、行銷漏斗的轉換層面

●優惠層面:優惠只給兩種人

說到大型電商,大家會想到P牌和M牌 ; 說到美食外送平台,大家會想到粉紅動物和吳伯毅。東哥好奇,如果平台上的商品差異不大,如何和對手競爭?

對此,任職於粉紅動物平台的Claire認為,優惠是最直接有效的轉單方式;但建議只給兩種人優惠,一是新客,二是忠誠度低的中間客(在兩品牌之間游移的客群)。因為熟客有一定的品牌忠誠度,不論有沒有給優惠,都不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意願。

圖說:台北捷運月台的戶外廣告

●附加價值層面:資源交換、服務體驗

如果想要搶新客,但價格打不過其他對手,還有什麼方法?有夥伴提出「資源交換」的建議。

舉例來說,雖然各品牌都在同一個平台競爭,但透過互惠互利的機制,買A送B,或是把A、B湊在一起,變成全新的組合(例如買染髮膏送同色系眉筆、或把足浴桶和足浴包的業者湊在一起,合作推出全新的商品組合),就有機會互相拉抬,提升業績。

而東哥則提出「服務體驗」的附加價值。「我之前去○島鐘錶看手錶,我發現同一品牌,○島賣得比電商還貴500元,」東哥詢問店員後決定,多花500元在○島買,「因為店員說,雖然他們比較貴,但他們提供電池終身免費的服務,所以我就覺得OK!」

換句話說,如果不能在價格取勝,就必須在價值取勝;不論資源交換或服務體驗,都是品牌可以突破價格門檻的行銷技巧。

●行銷漏斗的轉換層面:三層漏斗,哪裡卡住了?

針對東哥的問題,肯尼哥認為,可以從「行銷漏斗」的層面去思考。行銷漏斗最上層是「讓消費者記得你/認識你」,中間層是「讓消費者喜歡你」,最下層則是「讓消費者購買你的商品」。

「像蝦皮很會玩話題,創造討論,就是在做最上層的事 ; 但如果最上層的人下不來中間層,或一直卡在中間層下不來最下層,那最終的轉換率也不會太好,」肯尼哥點出,轉換率不佳,問題可能出在「行銷資源的分配」。

如果把資源都集中在最下層(導購),但最下層的人已經透支(榨乾)了,那就必須讓中間層的人下來,或是擴大最上層的漏斗開口。

三層漏斗息息相關,「有的品牌把火力集中最上層,但看似很有話題、轉換率卻低,有的品牌只專注在導購,但最上層、中間層人太少,再怎麼導購,成效還是有限。」肯尼哥觀察。

如果說,「創造話題」是針對行銷漏斗的最上層,而「臉書直播」是針對行銷漏斗的最下層,那中間層該怎麼做?如何「讓認識你的消費者」(最上層)變成「喜歡你的消費者」(中間層)?

對此,Tony舉了日本服飾店的例子。「近幾年,許多日本服飾店相繼倒閉,但有幾家店毅力不搖;他們最大的不同是,不找明星、知名KOL代言,而是找經常上門消費的素人熟客,請她們擔任品牌大使。」

而這正是行銷漏斗「上層轉中層」的有效作法之一,也就是做口碑──讓客人幫你說話。東哥觀察,電動機車Gogoro也曾經透過這樣的方式,不需要找代言人,由鐵粉幫品牌說話,創造口碑效益。

行銷漏斗圖

Q:農曆新年的廣告,怎麼操作更有效?

依過去經驗,FB在農曆新年期間的「廣告競價」總是高得嚇人。一般來說,大小品牌什麼時間、對哪些人下廣告,通常有所不同;但農曆新年,大家都想搶攻消費者眼球,而當所有品牌都在同一時間、對差不多類型的人下廣告時,就必須出更高的價格來競爭廣告版位。

農曆新年大家團聚,也是美食外送平台搶客的好時機。對此Claire想知道,就外送平台來說,廣告怎麼打更有效益?

好議題 × 對的時段
交叉組合 轉單率更高

Claire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討論,一是內容,二是廣告操作。「我認為,應該把重點放在內容面,強化內容議題,而不是廣告操作。」肯尼哥建議,透過「Google關鍵字規劃工具」,找出在農曆新年期間,消費者最常搜尋的關鍵字,並鎖定關鍵字來設計內容。

延續肯尼哥的建議,Jimmy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分享,「我會先盤點前一年度,消費者最常上線的時間或時段,正因為農曆新年的競價高,所以找出『對的時段』就更重要,」Jimmy曾經試過,某議題「投放對的時段」和某議題「投放整個時段」兩種做法,結果發現,只要議題對了,前者的轉單率明顯高於後者,「雖然只投放某一時段,曝光量會比較小,但這就是取捨。」Jimmy補充。

過年宅在家 吃飯配劇
看美劇吃漢堡 追韓劇吃炸雞

說到「關鍵字規劃工具」,Angus想到,既然消費者會主動搜尋自己想看的劇,「何不抓出幾個農曆新年搜尋量很高的劇,設計landing page(網站到達頁),然後推應景菜單?」「搜尋美劇,就會看到披薩漢堡!」「看韓劇,最想配炸雞啤酒和熱炒年糕!」一聊到各國美食,在座夥伴全都嗨了起來。

|主題三:內容行銷|

Q:室內設計該如何行銷?

所謂「萬事起頭難」,品牌做數位行銷,最難的就是從0開始。從事室內設計的Katie說,品牌的FB粉絲團剛起步,粉絲人數約200人,而且成長很緩慢,目前大多是發一些室內裝潢的照片,或是「裝潢前vs.裝潢後」這類的圖文,但效果不如預期。

提升品牌知名度
異業合作 增強曝光

雖然是一般人較陌生的室內設計,但Katie遇到的問題,也是絕大多數資源有限的新創品牌,初期最難突破的問題之一了。

對此,東哥先從最基本的問題切入,也就是TA(目標客群),「推測你們的TA應該是購屋族或新婚夫妻,也許可以透過媒體專訪或業配,先提升品牌的能見度和知名度,再找一些相關的業者做異業合作,例如特力屋,談主題性的室內設計的風格。」

借用別人的光芒和熱度
玩出屬於品牌自己的梗

接著,Tony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建議。「你們可以拿一張頂級豪宅的裝潢照片,旁邊註明『室內設計花費500萬元』,然後旁邊寫『你也想要這樣的家嗎?我們200萬就做到了!』」Tony解釋,這可不是什麼模仿抄襲,而是向頂級豪宅的設計「致敬」。有趣的提議,讓夥伴們笑得人仰馬翻。

說到臉書小編經常玩的「致敬」,其實就是跟風、搭話題順風車。每當網路上出現有話題性的內容,就會有人拿來P圖或後製,把原本的議題重製、變成自己品牌的東西。這對剛創立、知名度不高的新創品牌來說,雖然不保證導流,卻是增加曝光、吸引消費者注意並認識品牌的大好機會。

另外,如果不知道怎麼設計FB的貼文,肯尼哥提供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── Facebook廣告檔案庫:從廣告檔案庫中,可以看出所有有投放廣告的同業或競爭對手,他們投放的廣告內容和成效。如果一開始不知道做FB粉絲團行銷,不妨從中學習好的Tips,從「致敬」中找出樂趣。

Q:要對外國人行銷,該如何優化文案?社群的視覺美感設計,該如何呈現?

從事電腦系統整合服務業的Viola,目前負責的業務是「把投影機賣給韓國人」。Viola遇到的問題是,總公司提供的照片素材都是歐美人士,而她必須自己發想文案,但因為不是韓國人,不知道該如何對韓國人行銷。

Viola的問題,幾乎快難倒在坐的台灣人了。有人提議,可以找韓國的KOL合作,「其實已經有韓國KOL主動聯絡我們,說想要互惠合作,但我看她們的社群平台,幾乎都是業配,我不知道這樣合作到底適不適合。」Viola提出疑問。

其實,Viola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。評估合作對象的風格,是否符合品牌調性,肯尼哥分享一個行銷平台NoxInfluencer,透過這個平台,可以更精準分析KOL、Youtuber的互動率、點讚數、評論數,甚至品牌合作的潛在收益,都能逐一呈現。

另外,在文案的部分,Viola目前的做法是,參考其他同為投影機的競爭品牌,在韓國社群平台的貼文,然後翻譯、編輯變成為自己的文案。說到這,夥伴們又大鬧一波,直呼「OK啊,這樣我們就是在向E牌(同樣銷售投影機的競品)致敬了。」話題不小心又回到「致敬」。

拉回主題。Viola的商品是投影機,那該如何透過數位行銷導購?這時,有人延續「致敬」的話題,提到前陣子很紅的Netflix影集《后翼棄兵》,「還是,妳放一個女生用很小的手機螢幕在看《后翼棄兵》的圖片,然後旁邊寫『想用大螢幕追劇嗎?用○○投影機輕鬆追劇!』」這次是向《后翼棄兵》致敬,大夥兒們再次笑得東倒西歪。

掌握視覺動線焦點
套用文案公式

然而,畢竟在座的夥伴都是台灣人,而Viola的銷售對象是韓國人,在文案優化的部分,恐怕只能先透過「致敬」開始練習。「不過,文案寫作的關鍵是『意圖』,先撇開語言的差異,不論哪一個國家的消費者,他們都不會在乎你(品牌)是誰,他們只在乎自己、在乎你有沒有符合他的需要。」肯尼哥一語道破「語言是行銷阻礙」的迷思。

當然,對一個台灣人來說,要寫出吸睛又動人的韓國文案,仍有一定難度。但文案其實是有「公式」可循的,「以我的經驗來說,文案第一段,要先抓出消費者遇到的痛點,第二段說明,為什麼你的品牌或商品可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,最後,再透過第三方證言、使用心得、統計數據等,強化說服力。」跳脫「語言是阻礙」這個迷思之後,寫出韓國人也接受的文案,似乎也沒想像中那麼困難了。

至於圖片視覺的部分,肯尼哥分享一組照片,分別是Twitter、FB、IG和YouTube的「視覺眼球熱像圖」。「圖片中紅色的地方,就是受眾目光第一時間注視的位置,」也就是說,在社群的視覺設計上,如果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受眾的目光焦點,引發興趣,增加停留時間,就更有機會將品牌想要表達的故事,傳達給消費者。

資料來源: https://degipro.com/

|主題四:數位和社群平台應用|

Q:想知道Kenny怎麼看LINE未來的發展,以及如何將LINE應用在整體的規劃策略?

座談會進入尾聲,第一個抵達座談會的Jimmy的提問,好巧不巧被安排在最後一題。但他的問題,現在討論正好,從這2小時的討論中不難發現,數位行銷沒有「最好的標準答案」,只有「當下最適合的工具和做法」。而Jimmy的提問,也再次提醒了這件事。

熟悉LINE操作的Jimmy坦言,相較於其他平台,LINE目前的操作是相對容易的,「LINE是比較封閉性的,組成的概念有點像FB社團,甚至比社團操作,更容易達到成效。」但Jimmy想知道,這樣的狀況會不會只是短期的,未來LINE會發展成什麼形式?

招攬會員的重要管道
現在正是LINE的紅利期

「今年LINE在使用者中的主要應用,以討論工作、瀏覽新聞、累積點數、看朋友動態、獲取訊息和優惠通知為主,我的觀察是,LINE將會成為品牌主招攬會員最重要的管道。」肯尼哥分析,LINE在社群行銷上扮演的角色,和FB、IG會有明顯的區隔,「對內用LINE、對外用FB、IG」。

不過,社群行銷的工具和應用,必須拉長線來看,「你們還記得嗎?當初IG也只是一個拍照軟體,誰會想到今天已經發展成這樣子了,」肯尼哥提醒,與其執著於行銷工具未來會變成怎樣,不如掌握眼前的「紅利期」,「LINE只是一個工具,找到這個工具在現在這個時間點,它擁有哪些可以被我們利用的功能,掌握它的紅利期,然後好好應用。」 只要方向正確了,先去做再說,做了,才知道該如何調整和修正。

原定2小時的交流座談會,在大夥兒的熱烈討論下,轉眼就結束了。活動結束後,夥伴們紛紛互加好友,還不忘提醒Tony分享團媽名單,Peggy也將自創品牌「咁味」的手作餅乾,全部送給大家,連地主穠咖啡nong coffee的老闆也有份;即便時間已經接近晚上10點,大家桌上的咖啡也已經喝得見底,仍有幾位夥伴留下來,繼續和肯尼哥聊行銷。

首場「一杯咖啡聊行銷」,8個人,8杯咖啡,8個數位行銷問題,就在2小時零距離的聊天,不藏私的交流和分享下,大成功!

--

--

肯尼談數位行銷
肯尼談數位行銷

Written by 肯尼談數位行銷

數位行銷陪跑教練,曾任跨國廣告集團數位行銷部長,擅長品牌數位行銷和策略規劃,同時也是台北一家特色咖啡廳的社群顧問,協助品牌解決數位營運和行銷問題。https://instagram.com/kennydigital2020/|演講經歷:Google、LINE、遠東集團、泰山、花王、屈臣氏等企業。

No responses yet